国普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 02
    2023-11
    【数字时代,如何回应劳动者新期待②】   员工离职后“网络大号”该归谁   阅读提示  劳动合同解除时,员工在工作期间使用的微信账号是否需要返还公司?网红主播与其经纪公司解约后,直播账号归谁?解除劳动合同后账号能换绑吗?当前,围绕社交网络账号归属问题产生的新…
  • 31
    2023-10
    二手车因性价比高、磨合期短,受到很多购车者的青睐。但有些二手车质量不稳定、维修次数多,甚至有一些黑心卖家隐瞒车辆瑕疵、篡改车辆里程,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案情购买二手车遭遇里程造假前段时间,市民林某…
  • 26
    2023-10
    本报讯 (记者 刘洋 通讯员 邸浩)随着网约车、顺风车等共享出行方式的迅猛发展,不少私家车车主利用闲暇时间接单赚取外快。私家车变网约车,出了事故保险要不要赔?近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网约车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判决由车主自行承担发生交通事…
  • 25
    2023-10
    本报讯 近年来,“偷拍”“偷窥”事件频发,涉及的场所和范围也越来越广,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充电宝、路由器、排插、台灯、迷你音箱……这些常见的家用电器,被不法分子植入针孔摄像头后,成了披着“羊皮”的窃听、窃照设备。近日,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
  • 24
    2023-10
    他们在为诈骗团伙提供银行卡帮助洗钱的同时,利用对方不敢报警的心理,商定了一个“黑吃黑”计划——诈骗赃款被他们暗中截留办案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  “本以为计划周密,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9月5日,服刑中的何某在悔过书中写道。常言道“螳…
  • 23
    2023-10
    图为法官下单购买的“蓝牙共振音箱”及附赠充电线和客服卡片。资料图片  导读  日常生活中,因噪音干扰而导致邻里间关系紧张,甚至引发恶意制造噪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因矛盾不断升级,发生刑事犯罪。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类事件,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
  • 22
    2023-10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魏芸 白赫  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提出所购买产品价款十倍的赔偿或者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但是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买到后能否依此规定索赔?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中级人民法…
  • 20
    2023-10
    600余页的聊天记录,被远在老挝的诈骗团伙成员当做“优秀案例”传阅学习,其中一个想要逃离诈骗组织的人,偷偷记下了女方的信息并暗中联络到对方,告诉她与其热聊中的“男友”其实是诈骗分子,并提供了其他被骗人员的信息……这不是电影里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的案件。 …
  • 19
    2023-10
    裁判要旨: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金额大,笔数多,时间跨度长,甲和乙在婚姻存续期间购置巨额资产,且乙自认之前与甲共同经营小贷公司。根据生效判决中所涉甲的中国人民银行个人活期账户交易明细可知,甲自2017 年 2 月 21 日至离婚前( 2018 年 9 月 1…
  • 19
    2023-10
    10月14日,  江苏南京建邺一小区  因业主私自施工,  开挖院落土方并破坏建筑物地下室外墙,  导致地下水混合河水渗漏至地下停车场。  目前  塌陷缺口已经封堵完成,  渗水情况完全消除。  对此,  公安部门已立案调查,  南京市建邺区相关部门  也已组成…
  • 19
    2023-10
    采购员反向抬高报价,有何猫腻?   一男子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产被判刑   正义网讯(通讯员施淮榆)某科技公司的采购员在采购时不仅没有砍价,反而让供应商抬高报价,达成交易后再让供应商将差价转入自己账户,不到两年时间里,赚取差价160万余元。日前,经福建省厦门市同…
  • 18
    2023-10
    全职妈妈遭遇“杀猪盘”积蓄被骗光   检察机关依法查办犯罪同时全力追赃挽损   被人引导刷单、下载涉诈App,全职妈妈发现自己被骗后心急如焚,无奈之下选择轻生。近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通过案件办理与司法救助齐头并进,帮助被害家庭申…